春节出游去哪里?八百里蒙山沂水欢迎您。
近年来,临沂市依托自然生态、乡村民俗、历史文化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,按照“特色化、品牌化、规模化”的发展理念,因地制宜、创新机制、整合资源,不断优化旅游环境,完善基础设施,丰富旅游产品,提高服务质量,加快推动乡村旅游发展。乡村旅游已成为全市旅游业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拉动当地经济,实现乡村振兴中作用显著。
企业助力,打造文旅融合新模式
几年前,在外打工的马光梅返回家乡时,她惊异于家乡的新模样。
她的家乡在沂南县朱家林,一个三面环山、交通闭塞的穷山沟。现在的朱家林正在大变样:具有历史气息的干碴墙石头房、风格独具的瓦楼民宿、功能齐全的农业创意项目……体验乡村民宿、感受田园风光,这个新晋“网红”村正在成为周边游客的打卡地,研学旅游成了这里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“客人们都说俺村风景美如画!”在与邻居比较后,马光梅决定开办农家乐,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,烙煎饼成为了她的“名片”。游客满载而归,马光梅腰包渐鼓,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她笑开了怀。
从传统的农业村落蜕变为乡村旅游“打卡地”,朱家林经历了怎样的发展?据山东朱家林乡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,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项目是利用乡村空闲的空间、生态来打造一处城乡对接的平台,通过前期的规划形成了“一核两带五区”的功能布局,在这基础上吸引了各种文创和农创项目共21个,总投资额大约16.9亿元,现在整个项目的道路、水利、山体绿化等基本完成,将把这里打造成人们向往的乡村田园旅游目的地。
在朱家林触摸不一样的乡愁,在压油沟体验“以旅促农、以农兴旅”的魅力。2015年底,在兰陵县及市旅游局等的引导和帮助下,兰陵城投开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响应精准扶贫号召,将压油沟村重新定位,投入资金4.5亿元,对压油沟村及周边5个村居5000亩山区进行了升级改造。压油沟村村民集体迁出,原有的传统石屋进行了修复保护,还创新性开发了手工作坊、传统民宿等项目。在各方的精心设计打造下,原本的山沟沟变成了一个集湖光山色、人文民俗、手工特色于一体的国家4A级景区。2017年7月,景区正式开放,迎来了周边地市的大批游客。截至去年上半年,压油沟村已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60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.86亿元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,大型旅游公司的介入为乡村景点打造注入了原生动力,成功打造了我市旅游发展的招牌。从前期策划、景点设置,到后期产品打造、全方位服务,旅游公司全程参与,丰富旅游项目,增强旅游功能,提高发展质量,实现了景点的“一炮而红”。
全域发展,惠及千家万户新生活
除了一个个田园综合体旅游景区的红火,一些村庄还聚焦当地优势,打造出了一批特色村,成为了我市乡村旅游不可忽视的力量。
聆听红嫂事迹、感受红色文化、瞻仰沂蒙精神……眼下,虽值寒冬,但沂水县院东头镇桃棵子村仍是一片热火朝天景象,一波又一波的考察调研、学习教育团体以及个人旅游爱好者慕名前来,乡村旅游十分火热。
距离县城40多公里的桃棵子村曾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,这里是沂蒙红嫂祖秀莲的家乡、沂蒙精神发源地之一。近年来,该村通过“红农旅”融合发展,红色文化引领、精品产业带动和党建组织保障,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。挖掘红色文化,打造红色景观,桃棵子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,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。
“深受触动、深受感动,军民鱼水情深和沂蒙人民勇于奉献的精神,十分令人敬佩。”济南的退休干部窦文祥说,他们一行10余人专程到桃棵子村旅游参观,桃棵子村有这么好的资源,就要挖掘好、传承好。
和桃棵子村一样,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,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吃上“农旅饭”,农民不仅卖农产品,也开始“卖”起了风景,实现了“农旅双收”。
“这些农家乐多的一年挣三四十万,少的也能挣10多万。”蒙阴县桃墟镇百泉峪村党支部书记方国明对本村发展很是自豪。百泉峪村离云蒙景区只有4公里,依山抱水、花果飘香、生态优美,还有奇石胜景、千年古槐,但很长一段时间并不被外人所熟知。
为了让更多群众开休闲农家乐,吃山水生态饭,百泉峪村出台政策,奖励每户村民1200元开办农家乐。经过10多年的发展,百泉峪村农家乐名声远扬,并带动周边村落150多户。目前,百泉峪年均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,带动就业200余人,农民人均纯收入3.3万元。
这些旅游特色村依托当地实际,或挖掘红色资源,或开发自然风光,或依托产业优势,精准定位、深耕服务,做大了项目,做强了品牌,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,让乡村旅游拥有了强大的吸引力。
聚焦重点,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
乡村旅游一头连着绿水青山,一头连着金山银山。目前,全市乡村旅游呈现蓬勃发展态势,已经成为不少地方脱贫致富的“金钥匙”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,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享受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“红利”。如今,很多村庄正聚焦本地优势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。但如何在众多景点中脱颖而出,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,真正打造出个性化、差异化的旅游品牌,让乡村旅游走得更远。
“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,全国多以农家乐形态发展乡村旅游,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、保护乡村文化、吸引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但也存在一些普遍问题,比如同质化严重,缺乏相关配套,难以吸引游客、留住游客。”临沂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院长助理、博士尤海涛说。
尤海涛认为,全市乡村旅游要注重乡村文化的保护。“以往,沂蒙山区的文化多被认为是传统的、落后的,但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,老百姓逐渐认识到了当地文化的价值,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。”乡村旅游能够让老百姓做到文化自省,这对保护、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。将乡村旅游与特色文化相结合,有助于打造出更丰富的旅游产品,进一步拓展旅游发展空间。
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,人们对乡野、田园的需求越来越强烈。“临沂在做好红色旅游的同时,应更关注环境、关注体验、关注内涵,做大做强品牌。”尤海涛说,要高质量建设乡村民宿,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产品和设计,加强乡村旅游管理,加强乡村旅游商品开发,加强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。
下步,全市乡村旅游要做好提档升级,做好配套性、主题性、体验性项目的丰富与完善,让乡村旅游实现质的提升,走出一条“旅游兴、经济活、百姓富”的全域旅游发展路径。“我们要放大乡村旅游的溢出效应,综合带动乡村经济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发展,使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驱动力。”尤海涛说出自己的期待。
临报融媒记者 张丽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