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沭县第二实验小学创新“六化”举措,打造学校、家庭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“育人共同体”,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,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,努力形成减负共识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。
“家长学校”规范化
规范“家长学校”授课制度,切实提高授课质量。“家长学校”授课要做到“四定”,即定计划、定课时、定时间、定人员;每次课程保证“家长学校”学员的参与率,每次上课前一周,发出书面通知,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,家长可提前安排好时间,保证出勤率。
家长“学习体会漂流”活动,“校长主讲家庭教育课程”活动,家庭教育宣讲团成员的孩子心理、父母情绪管理、亲子沟通等宣讲内容,反响较好。目前,学校已开展近20次学校家长课程活动,使“家长学校”真正发挥育人作用。
家长开放制度化
重大节日向家长开放。依托重大节日、纪念日向家长开放,供家长进入班级观摩、听课、交流,了解学校教学情况,了解孩子的学习过程,并及时了解家长的诉求,加强沟通,增进家校联系。
重大活动向家长开放。学校举行的重大活动,都会邀请部分家长走进学校,观看学生成果展示。比如每一学年的开学典礼及表彰“至诚少年”活动,学校都会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走红毯并受表彰。自2016年以来,共有2000多名“至诚少年”及其家长走上红毯。
重点工作向家长开放。学校重视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,每学期均召开三级家委会会议,向家委会广泛征求下一步工作意见和建议。比如校服征订等,让校级家委会成员投票选择家长认可的款式。
教师家访常态化
教师定时进行家访回访。定期不定期组织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开展家访,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。通过登门家访、电话家访、微信家访等方式,及时了解孩子在家表现,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,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。
不定时预约与家长谈心谈话。在重点家访的基础上,学校根据工作实际,预约部分家长进行谈心谈话,倾听家长教育诉求,建立问题台账和问题清单,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,获取家长信任与支持。
校长接待优质化
定期举行“校长接待日”活动。校长与家长代表就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,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、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、劳动教育的开展、电子产品的使用、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方式方法、班级教师的配置、学生户外活动的开展等进行沟通,并及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。
减少民意诉求办理流程。优化处理群众诉求步骤,缩短办理流程,提高与来访群众的沟通技巧与诉求处理能力。对来访家长、群众反映的情况,能够当场解释的当场解释,不能当场解释的,提出办理建议,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,提升群众教育满意度。
服务群众精准化
学校除了设立线下“服务群众驿站”外,还专门设立线上“校园服务群”。学校还在校门口服务站设立公开栏,公开学校负责人电话、信箱和意见建议征集箱,张贴“校园服务群”二维码,采用记名式、匿名式、线上问卷和线下调查等相结合的方式,重点收集倾听群众呼声、家长诉求。
对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议、对班级教师的建议、对学校教育其他方面的建议等,征集、研判、解决家长诉求,登记后形成台账第一时间解决,并告知处理结果,让家长放心,让群众满意。
校社协同科学化
采取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的方式。一方面聘请各行各业的家长到校为学生讲座,邀请社区参与学校活动及教育管理,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;另一方面,学校组织家庭教育宣讲员深入社区,了解家长对于教育的实际需求,定期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宣传与指导服务活动,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与协作。
采取“小手拉大手”方式。通过主题宣讲或活动,普及家校共育意识。如“让家庭成为书香门第”“好家风、家教成就好人生”等,不断提升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,提高家庭教育水平。
临沭县第二实验小学将不断夯实和拓宽家校共育新渠道,充分发挥学校主导、家长主体和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环境作用,形成优势互补、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和新格局,扎实推进“双减”工作,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构建更加良好的教育生态和育人环境。
马肃霜 |